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Purchasing management practice”is one of the core curriculums in the major of logisitics manage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to teaching the curriculum and explores its application. Accorpng the job analysis, the paper determines the actual working process of enterprise purchasing management as the main line, defines the leaning area, sets cenario design and unit design and lists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a thematic learning unit. Practice has approved that this teaching stategy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incentive of study and their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achieve good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action-oriented; purchasing management; scenario design; unit design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职业教育教学平台中出现的新思潮,起来自于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所谓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用途和教师的主导用途,重视对学生剖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达成教学目的。它实质上是在学校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它从传授常识和培养技能出发,增强学生的独立性、团队合作精神,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与人交流、一同探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行动能力转化为职业能力。
1 采购管理实务课程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意义
对以培养技能型、职业型、实用型技能人才为目的的高职院校而言,在物流管理专业《采购管理实务》课程中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对促进学生学会专业常识、学会技能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第一,从教学办法上看,以教师为中心单向传授常识的教学办法仍然存在,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忽略了对学生自学能力和主动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二,从该门课程学习结果的考查方法上看,主要使用了闭卷考试,考查学生是不是学会了采购管理基本理论和减少采购本钱的办法,没实质技能考核和应用操作等。为了应对考试,学生死记硬背,这非常难检验学生对采购系统的实质应用状况,不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采购管理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点支撑课程。该课程专业理论难题较少,应用和实践性较强,因此为学生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提供了可能;同时专业的不断进步决定了课程的进步性和革新性,更能够帮助拟定和拓展一些综合的职业工作任务。这就需要学生掌握从多角度、多方位考虑,拥有革新性的思维能力。可见,“以学生为主体”的行为导向教学法为高职《采购管理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2 行为导向教学法的课程开发策略
2.1 课程设计思路和定位
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工作过程环节来编排教学内容,打破原有些以理论为主的学科体系。这并不是要否定常识,否定理论,而是要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重点不是实践课时的多与少),用工作任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从是实践。要突出工作实践(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达成“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
课程定位是:专业核心技能课,以物流概论、产品学概论等为先导课程,以第三方物流、国际贸易实务等为共修课程,将采购管理的常识和技能与有关课程相整理,培养采购员职位所需能力。
2.2 采购职员作任务剖析
工作任务是职位职业活动的内容,它是联系个体与职位的纽带。剖析职位的工作任务,是达成课程内容与职位能力需要对接的尤为重要环节。所谓工作任务剖析,就是对某一职位或职位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目的是学会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依据国家产品采购员职业标准,得出采购员职位工作任务剖析如下:
一是需要剖析。工作内容包含市场调查和需要确定。技能需要是:可以发放和收购市场调查问卷,可以采集产品、市场价格信息,可以识读市场调查报告,可以收取和整理请购单、大全库存明细单和物料清单。
二是采购洽商。工作内容包含提供商选择、商务洽谈和采购合同签订。技能需要是:可以以函电等方法传递采购信息,可以索取提供商及其产品的基础资料,可以进行采购洽商资料筹备,可以依据洽商策略询价、比价和议价,可以识读采购合同,可以处置采购合同签订手续。 三是采购合同履行。工作内容包含订单管理、货款支付、拿货与验收和退货换货。可以制作和跟踪采购订单,可以进行订单统计,可以依据合同和订单编制用款计划,可以运用现金、支票和汇票办理支付手续,可以进行运输方法的选择,办理验收、入库手续,辨别水平标识,可以填写退货单、换货单,并办理货物出库手续。
四是提供商管理。工作内容包含提供商关系管理和提供商绩效评估。
五是采购信息管理。工作内容包含采购信息采集和采购信息处置。技能需要是: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方法采集外部和内部采购信息,可以运用计算机等方法处置一般采购信息。
依据以上采购员的工作范围和任务,可获得职业课程的基本方向,下面的问题是怎么样依据这类定位,设计课程目的、学习范围和学习情境,把工作范围开发成就转化成可推行的课程商品。
2.3 课程目的的确定
职业能力是大家成功地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活动所应具备的一系列稳定的、综合性的个成人性心理特点。它主要包含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办法能力。依据企业采购管理职员任职需要的调查,确定采购员职业职位能力需要,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及学生职业生涯进步需要,确定采购员职业职位需要拥有的职业能力如表1所示:
2.4 学习范围开发与学习情境设计
设置课程和教学环节,突出“核心能力+教学项目”的基本思路,重点在于怎么样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整理、剖析,结合课程目的,确定“采购作业步骤”为该课程的学习范围。课程的教学以企业产品采购作业步骤为主线,根据步骤的先后次序展开。
学习情境是学习范围课程的教学内容,类似课程体系中的教学章节,它根据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安排学习内容,通过选择肯定的实践教学载体,让学生在一个相对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操作或演示,是学习范围的具体化。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应精简设计原理类教学内容,对与就业职位能力需要关系不十分紧密而对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又必需的部分理论内容进行综合化处置。因此,本文将采购作业步骤这一学习范围分解成以下9个学习情境(见表2)。对每一个学习情境提出具体任务(分为若干个子学习情境或子主题单元),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示范下使用小组协作的方法完成任务,加深对专业入门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3 课程教学单元设计――以“采购谈判策略设计”为例
3.1 本单元的学习计划
本单元的技能目的是可以依据背景材料制作谈判策略。常识目的包含:知道采购谈判的定义、学会采购谈判步骤、谈判前的信息筹备和职员筹备、容易见到的采购方案、谈判策略的内容与构思办法。
3.2 本单元的工作任务
本单元的工作任务是以小组为单位对某品牌进驻超市进行双方优劣势等剖析,确定适当的进店费、供货价格方面的谈判策略,并按规定格式形成“采购谈判策略”。
3.3 课堂组织与推行过程
单元教学的推行按以下步骤进行:明确任务和常识筹备――项目引入――操作练习――小组汇报――教师总结――拓展深化――作业布置(具体推行步骤见表3)。
3.4 评价考核方法
本单元考核由两部分组成:专业能力(50分)、办法能力(50分)。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办法,对每组的策略进行评价,提出合理化建议,健全策略。具体内容见表4。
4 总 结